患癌4年,香港郭先生的抗癌之路充满挑战。起初,他在香港进行治疗,情况一度得到控制。但在去年年底,他的肿瘤指标上升、出现广泛的骨转移;今年3月,还出现了颅内多发小转移灶的问题,耐药情况很是棘手,原有治疗方案已不能控制疾病进展。
在困境中,他转向深圳新风和睦家医院。经详细评估,肿瘤科贾琳医生为他个性化调整治疗方案,先后使用了化疗联合靶向抗血管药物,并针对其脑转移情况为他加用了内地独有的第三代靶向药“伏美替尼”,全程实时对症管理多部位并发症,使郭先生的病情有了显著改善。
“我原先气喘很厉害,没有力气走路,甚至需要坐轮椅。但现在我咳嗽、气喘的症状缓解,又能正常走路了。”郭先生感慨地描述了自己的变化。
四年前,郭先生被确诊为EGFR外显子L858R突变的转移性肺腺癌,在医生指导下,他开始了奥希替尼(Osimertinib)靶向治疗联合局部放疗的综合治疗。这个治疗方案在当时为他带来了希望,血液肿瘤标志物CEA逐渐下降至正常范围,连续的PET复查均显示病情得到了控制。
在肺癌患者中,大约60%的非小细胞肺癌(NSCLC)腺癌患者携带致癌驱动突变,其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(EGFR)为最为常见的驱动基因突变,尤其在亚洲人中。针对这一突变的靶向药物不断研发,很多患者从中获益。
目前针对携带EGFR突变,例如19号外显子缺失(19DEL)和21号外显子中赖氨酸替换为精氨酸 (L858R),NSCLC患者的标准治疗是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(TKI)。其中,奥希替尼是新型的第三代EGFR-TKI中的代表药物,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。
然而,癌症的治疗总是充满挑战。去年,郭先生的病情出现恶化,先是在脊柱椎体发现了新的病变,随后出现了广泛的骨转移,,甚至形成了颅内多发的小转移灶。
尽管持续用药,但他的血液肿瘤标志物CEA水平仍持续升高,疗效并不理想。受病情进展影响,郭先生咳嗽、气喘等症状加重,短短两个月体重便减轻了5KG。
面对治疗的阻滞,经人介绍,郭先生决定到深圳新风和睦家医院完善检验,优化治疗方案。肿瘤科贾琳医生对他的病情进行了全面的评估,并结合最新影像变化及基因结果分析,判断原三代靶向药物耐药,需调整现有治疗方案,建议其通过输液港植入,进行化疗联合抗血管的静脉治疗。
基于这一方案,经过三个周期的治疗,同时对呼吸、心血管、骨髓等多部位的并发症采取全程实时的对症用药调整,郭先生的血液肿瘤标志物CEA的上升情况得到控制,PET-CT复查显示其骨病变得到了明显的缓解,且肺部炎症也有所改善。
郭先生及其家人都感觉他的状态较先前更好,“咳嗽、气喘的症状少了很多,食欲和精力都有恢复很多。”
经脑核磁复查显示,郭先生的脑部病变稳定,但未能如骨病变一样达到明显缓解。综合上述影像评估结果,在化疗联合靶向抗血管静脉治疗的基础上,贾琳医生为郭先生加用了新型的第三代EGFR靶向药物伏美替尼(Furmonertinib),希望缓解其脑部病变,进一步降低血液肿瘤标志物CEA水平。
在贾琳医生与郭先生进行深入对话,使他充分了解了药物的疗效、可能的副反应以及相应的处理措施后,郭先生同意了口服靶向药与静脉注射相结合的治疗方案。
伏美替尼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耐受性,特别是在处理EGFR T790M突变和脑转移方面具有显著优势,尤其双倍临床剂量,使其脑转移患者的PFS(无进展生存期)升至19.3月,疾病控制率达100%,且未增加安全事件,为这一类型肺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选择。
耐药性:能够选择性地抑制EGFR T790M突变,这种突变是导致第一代和第二代EGFR-TKI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。因此伏美替尼在对抗耐药性方面表现出色。
较低的毒性:伏美替尼对正常EGFR的抑制作用较弱,因此其副作用相对较小,患者的耐受性较好。
脑转移疗效:伏美替尼能够有效穿透血脑屏障,对EGFR突变引起的脑转移瘤具有良好的疗效,这在临床治疗中是一个重要的优势。
伏美替尼基于奥希替尼骨架基础上研发,在分子结构上作出改变,能更好地进入大脑。
同时,伏美替尼的一线治疗中位无进展生存期(mPFS)周期长达20.8个月,较奥希替尼、阿美替尼更长,通常更长的mPFS时间意味着治疗更有效。
因其毒性较低,相比奥希替尼、阿美替尼,伏美替尼常见的不良反应的症状类型相对较少,且三级以上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相对低。
*伏美替尼最常见的不良事件:转氨酶升高、上呼吸道感染、咳嗽 (发生率均在15%左右);腹泻的发生率较低(6.0%),≥3级的腹泻为0.4%
目前郭先生已经连续使用伏美替尼两个月,血液肿瘤标志物CEA的下降明显。据随访了解,他对这款靶向药整体耐受性良好,并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。
贾琳医生表示,在此后的治疗中,将密切监测郭先生对伏美替尼的疗效与耐受性,后续也将通过全面影像复查其脑部病灶的缓解状况,根据个性化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。
“至少对我来说,伏美替尼是有效果的,”郭先生还提到,“目前我了解到这款药是在内地获批的创新药,所以也把这一信息分享给了几位认识的香港癌友。”
由于工作往返,郭先生在内地与香港均有用药。他注意到,得益于内地集采政策,部分肿瘤药物较香港更为经济。这一发现,加上患癌的感同身受,促使他成为一名跨境癌症陪诊志愿者。
他不仅帮助癌友到内地就医,还组织志愿服务队到访深圳新风和睦家医院。志愿服务队了解到我院肿瘤科提供日间化疗、靶向治疗、免疫治疗、个案管理及长程管理等多项诊疗服务,对医院的就诊体验、医疗环境都十分认可。
“很多癌友因治疗周期、经济压力等各种问题,在香港用药有困难,”郭先生说起他成为志愿者的契机,“所以我希望告诉他们另一条路,让他们在治疗上有更好的选择。”